計畫介紹
台北分會這幾年來在反核上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在貢寮反核四上更是卯足勁地投入,不過面對本身經費侷限以及欲拓展反核論述面向等考量,近來我們以「文化層面」角度切入,除了獲得文建會、省文化處、台北縣立文化中心等單位以社區總體營造方式補助外,更希望能藉由此過程累積反核上的實力及增加外界在鄉土上的認同與認識。
「慈光普照東北角」計畫是台北分會在去年推出「貢寮的美麗與哀愁攝影展」後又另一個社區經營的想法,在秘書處與李疾
(早期參與反核之文化人)的腦力激盪之下,我們想著台灣的東港燒王船、鹽水蜂炮、平溪放天燈等節慶活動向來是重要的民俗記憶,而鑑於台北縣貢寮鄉所獨有的美麗東北角海岸生態及美味海鮮,希望能將環保觀念與宗教藝術文化結合。於是我們嘗試結合廟會活動、學校學童與社區居民等三方面的力量來發展出「另類環保陣頭」,從中培養貢寮子弟愛鄉護土的精神,以『走燈隊』的活動形式,凸顯海岸生態的豐富性(如魚仔燈、龍蝦燈等),重塑屬於台北縣美麗海岸的另類風貌與民俗節慶特色。「貢寮媽祖」誕辰廟會是貢寮鄉境內最重要的活動,媽祖在貢寮人反對核四廠、凝聚社區意識上,一直都扮演著守護者的角色,從早期出海捕魚到如今核四廠興建,媽祖就像「海洋守護神」般如影隨形地陪伴著貢寮人走過悲歡滄桑歲月。尤記當日核四預算在立法院審查會上將被強行表決,憤怒的貢寮人請出媽祖帶頭衝入國會殿堂,要立法委員在神明的見證下秉持良心來表決,這股反核四神明會保佑的信仰,讓貢寮人堅持了十餘年的反核之路,連廟宇都印製有「大家來反核、媽祖保平安」等字樣的月曆分送給信徒,而鹽寮反核自救會也是透過媽祖誕辰出巡時以跟車隊方式來進行挨家挨戶的募款。
所以我們將在
1999年5月1日媽祖出巡的同時,嘗試舉辦『慈光普照東北角-1999貢寮走燈節』活動,恭請媽祖出巡遊東北角時,驅除核四,為三貂灣請命,呼籲海洋子民重視海洋資源,歡迎屆時各位能共同來鬥陣。(台北環境NO.20 呂建蒼撰)
活動進度
![]() ![]() |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省政府文化、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主辦單位:台北縣貢寮鄉仁和宮(媽祖廟)
協辦單位:台北縣澳底國小、台北縣貢寮區漁會、鹽寮反核自救會、差事劇團
承辦單位:台北縣環境保護聯盟
藝術總監:李疾
企畫聯絡:呂建蒼、王雅慧
一、計畫緣起:
東港燒王船、鹽水蜂炮、平溪放天燈等節慶活動向來是台灣重要的民俗記憶,而鑑於台北縣貢寮鄉所獨有的美麗東北角海岸生態及美味海鮮,我們將結合國小鄉土文化教育與民間媽祖信仰,希望能將環保觀念與宗教藝術文化結合。
在各地國小漸漸已有如宋江陣、醒獅隊等陣頭出現的同時,我們也企圖結合國小學童發展出「另類陣頭」,從中培養貢寮子弟愛鄉護土的精神,以『走燈隊』的活動形式,凸顯海岸生態的豐富性(如魚仔燈、章魚燈等),重塑屬於台北縣美麗海岸的另類風貌與民俗節慶特色。
二、計畫目標:鄉土教育再造,鄉土教材編寫。
結合兒童美勞,社區參與(家庭勞作)。
創造新的民俗節慶意象『貢寮走燈節』,民俗藝術的傳承。
讓更多民眾親近海洋,享受海洋進而保護海洋,發展親海的權利。
民國八十七年九月至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實施地點:
台北縣貢寮鄉仁和宮、台北縣澳底國小、台北縣東北角
四
、計畫評估:人文
貢寮鄉古為一片荒野,是平埔族居住狩獵的地方,時名「三貂社」,後經清朝吳沙等人的開墾,稱為「摃仔寮」、「摃子」,是台灣北部的凱達格蘭平埔族「kona」的漢譯,原意是指捕捉野獸的陷阱,而為了等候捕捉山獸,在陷阱附近搭建的草寮,就稱作「摃仔寮」。日據時期改名為「貢寮庄」,光復之後改稱為「貢寮鄉」,目前人口數為1萬3624人(截至86年8月止)。貢寮媽祖誕辰廟會為鄉內最重要的活動,媽祖在貢寮人凝聚社區意識,共同關心環境土地的精神上,一直都扮演著守護者及鼓勵者的角色,如影隨形地陪伴著貢寮人走過悲歡滄桑歲月。自然
貢寮鄉總面積為99.97平方公里,大部分屬於不宜開發的山坡地,多半被劃入一般保護區,已發展地區多屬於東北角風景區特定區。貢寮鄉主要地形為山坡丘陵,屬於雪山山脈之起點,全境地勢不高,在七百公尺以下。海岸線北起鼻頭角(龍洞灣)以南至三貂角以北,全長30餘公里,擁有豐富的礁灣、海蝕、海積地形,包括東北角海岸風景區,以及福隆海水浴場。主要河流為雙溪河,長約27公里。產業
大部分集居於沿海地區,產業以沿海的漁業為主,而九孔養殖、海鮮店、相關觀光旅遊業,也相當興盛發達,主要的漁港聚落為澳底,為東北部第一大漁港。 五、活動內容
貢寮國小學童鄉土文化及環境生態教育。
邀請專業人士籌組推動小組,進行鄉土文化教材編撰以及田野調查、蒐集文史資料。
邀請台大海洋研究所編撰「認識東北角海岸」鄉土環境教材。
邀請當地老師參與鄉土文化教材編撰以及協助『走燈隊訓練計畫』。
組織學童參與『貢寮走燈隊訓練營』。
兒童美勞教學及陣頭訓練。
本土語言及詩詞訓練/2週(林茂賢老師)。
認識海洋及生態教育/2週(楊肇岳老師)。
美勞教學-認識花燈製作過程/1週(許宏文)。
美勞教學-花燈設計/2週(許宏文)。
美勞教學-花燈製作/3週(家庭勞作)。
陣頭訓練-肢體及走位訓練/2週(江子翠)。
成立『貢寮走燈隊』。
成立『貢寮走燈隊』,成為台灣最富創意及最能凸顯當地海岸特色的「另類陣頭」。由貢寮年輕子弟籌組而成,具有民俗傳承以及重新展現社區新活力。
參與媽祖誕辰廟會,成為最炫的『愛鄉陣頭』,重新凝聚社區意識。
貢寮鄉已是全國知名的海岸觀光遊憩勝地,如能加入人文特色活動(如貢寮走燈隊),相信能更加帶動地方發展以及文化傳承。
與貢寮媽祖廟會結合,成為年輕另類陣頭。
六、活動時間表媽祖廟會乃貢寮鄉全民總動員之時,我們特在本計畫進行第一年時嘗試打響『貢寮走燈隊』的名號,以增加鄉民的認同,吸引更多貢寮年輕一輩繼續加入『貢寮走燈隊』的訓練。
與廟會結合舉辦『慈光普照東北角-1999貢寮走燈節』活動,隊伍分為主題燈、一般燈,恭請仁和宮媽祖出巡遊東北角,為全民祈福。
籌備階段。(87年9月至10月)
包括貢寮文史田野調查以及聯絡上課場地、講師聯絡、學員招生、尋求各項資源。
舉辦『走燈隊訓練營』。(87年11月至88年2月)
為期3個月訓練期,利用課餘及例假日時間邀請專業人士訓練。
貢寮走燈隊訓練採排。(88年3月至4月)
對於走燈隊成員進行採排練習並完成所有道具,並進行活動宣傳。
舉行『普照東北慈光角-1999貢寮走燈節活動。(88年5月1日)
七、人力分工以社區報馬仔的方式,走燈隊在貢寮鄉境宣傳活動並舉辦活動。
計畫主持人 李永展 台北縣環保聯盟理事長
專案執行 賴偉傑 台北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
專案執行 呂建蒼 台北縣環境保護聯盟專職人員
專案助理 林建宏 台北縣環境保護聯盟執行秘書
教學顧問 林茂賢 民俗專家
教學顧問 許宏文 裝置藝術家
教學顧問 鍾喬 差事劇場負責人
教學顧問 周逸昌 江子翠劇團
教學顧問 楊肇岳 台大海洋所教授
美術指導 吳星螢 復興美工畢/台北環境專任美編
宣傳設計 蔡依伶 台北縣環保聯盟理事
社區動員 陳慶塘 環保聯盟東北角分會顧問
社區動員 趙瑞昌 貢寮鄉仁理村村長
八、文宣方式
訓練計畫期間邀請媒體採訪報導。
邀請行政首長為魚仔燈進行『點魚眼燈』儀式。
以社區報馬仔方式至貢寮鄉宣傳活動內容及日期。
貢寮媽祖廟會舉辦『慈光普渡東北角』活動,恭請媽祖出巡,為全民祈福。
九、預期效益
讓貢寮長輩有參與常民文化、鄉土教育、終身學習等契機,增進世代傳承。
十、計畫時程規畫讓傳統民俗注入新的活力,同時讓貢寮年輕一輩回鄉,激起社區命運共同體的意識。
培養貢寮子弟愛鄉護土精神,社區活力再造。
創造貢寮鄉另一個觀光文化事業的可能。
讓『貢寮走燈節』能繼「平溪天燈」之後成為台北縣另一個民俗節慶意象。
本計畫分三年分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民國八十七年九月至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第二階段:民國八十八年七月至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第三階段: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至民國九十年五月
每階段計畫預算額度。
第一階段:約壹佰柒拾萬元正。
第二階段:約貳佰萬元正。
第三階段:約參佰萬元正。
每階段預定達成目標
第一階段:先以一所學校及一間廟宇為合作對象,參加內部廟會以增加鄉里認同感並對外募集年輕一輩。第二階段:增加為三所學校及三間廟宇為合作對象,加強媽祖廟會參與規模並積極對外界造勢宣傳。
第三階段:以貢寮鄉所有學校及所有廟宇為合作對象,並擴大及宣傳『慈光普照東北角-貢寮走燈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