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廢棄物

為何台積電的綠電承諾春風 吹不動廚餘生質能發展?(三): 沼渣沼液如何回歸大地及閒置消化槽活化轉型

20210623-theme.jpg

沼渣沼液何處去?

如若雜質比例降低,地方環保機關應無其他疑慮了吧?非也非也,原本應算是廚餘生質能廠副產品的沼渣沼液,卻可能被地方環保機關視為累贅,因為要怎麼讓這些肥份回歸大地,是需要配合農業專業、有計劃去做的事情;而環保單位面對沼渣沼液每天持續產生,難免大多會尋求一勞永逸、讓這些資源從自己面前快速消失的方法。

對於台中外埔廠而言,沼渣由於量小,問題不大,目前由台中市府委請業者拿去製成有機質肥;但重量將近入料廚餘六、七成的沼液,則由台中市府運到其轄內民生污水處理廠處理,運距達三十餘公里。台中市府未來打算把這些沼液就近澆灌農田,去年(2020年)曾依廢清法14條及《一般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辦法》第34條向環保署提沼液田間澆灌試辦計畫,環保署並邀請農委會一起審查,該試辦案執行期間為去年中至今年2月,在確認計畫可行後(比如作物發芽沒問題且生長狀況良好),未來將成為正式營運計畫。

經濟: 

為何台積電的綠電承諾春風 吹不動廚餘生質能發展?(二):外埔經驗初探

國內廚餘生質能領頭羊 外埔經驗初探

台中外埔生質能廠位在大安溪南岸,原為1996年之台中外埔堆肥廠,於2008年因為臭味抗爭而關廠,空間一度閒置。台中市府於2016年林佳龍市長時代著手規劃外埔堆肥場的轉型計畫,依據促參法引進民間技術與資金,採ROT模式,於2017年4月開始招商,於8月與得標廠商禾山林簽約,簽約內容除了廚餘生質能廠外,也包括稻桿氣化發電廠,且分成兩期設置。以下僅就廚餘生質能廠(一期)部份,提供相關說明。3

外埔廚餘生質能廠(一期)於2017年10月動工,並於2019年7月完工運轉,設計年處理量為30,000噸,以每年運轉333日計,設計日處理量為90噸。使用土地面積約為1.4公頃,投入資金約為3.6億元。

該生質能廠技術源自奧地利,流程如下圖。首先,廚餘須先破碎後製漿,也就是破碎並加水稀釋,讓其固形物含量從入料的15-20%降到10-12%,同時在此階段排出無法有效厭氧醱酵的雜質。

經濟: 

為何台積電的綠電承諾春風 吹不動廚餘生質能發展?(一):故事緣起

解垃圾危機疫苗之一 廚餘生質能發展牛步

自2015年垃圾危機開始蔓延以來,我們即屢屢強調加強廚餘回收、設置足量廚餘處理設施是重要解方之一。環保署雖在2017年經行政院核定的「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中編列預算,要輔導各縣市政府設置廚餘破碎脫水設施及三座日處理量各兩百噸的廚餘生質能廠,但其設定目標並不足以處理每日被丟到垃圾車裡三、四千噸的廚餘。

而且,環保署的計畫不僅無法滿足現況,也趕不上變化。2018年8月,中國爆發非洲豬瘟疫情,且迅速蔓延,至當年11月時已擴散到14個省份;為了防止疫情跨越台灣海峽,政府除了加強邊境檢疫,也採取措施避免可能帶有病毒的廚餘成為疫情破口。環保署要求,養豬場必須要有廚餘蒸煮設備並向縣市政府登記檢核之後,才有資格收受廚餘;部份縣市政府更是直接禁止廚餘養豬。由於某些養豬場為了避免豬隻受到感染,或嫌登記檢核程序麻煩,乾脆不再收受廚餘,因此2019年廚餘養豬量較前一年度大減12萬噸。

氣候與能源: 
經濟: 

環保署怕紙容器回收率太高?找不到非法業者只好拿回收業者墊背?

20210601-1.jpg

自疫情爆發以來,餐點外送與外帶行為大增,紙餐盒使用量也大增,根據環署統計,2020年紙餐盒回收量(15.9萬噸)接近2019年的兩倍。近來疫情更加緊繃,令人不得不擔憂今年紙容器用量會進一步增加。然未聞環保署抬出減量措施,反而得知其要調降紙容器的回收清除處理補貼費率以及處理業向回收業收購的最低價格,理由是國際紙價上漲。

原來,疫情導致的生產斷鏈,使得過去一年來疫情控制良好的台灣漁翁得利,出口量增,加上果農豐收、宅經濟火熱,紙箱需求大增;但另一方面,不僅國際原生紙漿因為疫情導致勞力短缺而減產價揚,進口廢紙也因為缺櫃問題而量跌價揚且運費增加,致紙廠原料成本提高,且產品供不應求,這使得國內廢紙收購價跟著水漲船高,已從中國禁用洋垃圾以來跌到谷底的每公斤不到1元,開始往昔日合理收購價回升。環署以此為由減少對紙容器的補貼,看似合理,實則無理。

環境與健康: 
社會: 

2021台灣現況:反焚復燃 (電子書)

書本封面
NT$250.00
價格: NT$250.00
社會: 

#我要轉帳/劃撥/刷卡購書,要轉到哪個帳戶呢?詳情請按我!

環境生態系列叢書 E019

看守台灣研究中心著;

定價:新台幣400

售價:新台幣250(電子書)

土壤是要傳給子孫的――給蔡總統的建議

一、 循環經濟、循環到土地

台灣很多的事業廢棄物假再利用之名,卻沒被妥善的製造成安全的產品。例如事業廢棄物最常見的再利用用途是混凝土粒料、填地材料、低強度混凝土、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但在很多的環境現場,卻發現事業廢棄物是直接埋入魚塭與農地中。環保署公佈近5年透過檢、警、環合作查出969場法棄置,而完成清除者只71場,佔8%。檢、警、環未查獲的非法棄置場址數量更多,更凸顯整個台灣事業廢棄失控嚴重,進入嚴重的惡性循環。

二、土壤安全的大危機――農委會與環保署解釋一國二制

農委會規定,「農業用地與農業設施填土之來源應為適合種植農作物之土壤,不得為砂、石、磚、瓦、混凝土塊、營建剩餘土石方、爐碴或其他有害物質等」。但當事業廢棄物入侵農漁業區域時,環保署與環保局卻一直採用包庇手法,為汙染者護航,導致居民與政府衝突不斷。例如:

經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