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水資源

越域引水工程的爭議

八八水災造成桃源鄉勤和村與那瑪夏鄉民族村被土石流毀村、甲仙鄉小林村崩山,同時導致400多人失蹤,一個月過後三地居民仍不時指控災難是因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以炸藥開鑿引水隧道所造成,不斷要求政府應查明真相,給社會一個明確的交代。雖然監察院、檢調單位、行政院已展開調查,但調查方向是否正確是真相可否重現的重要關鍵,筆者認為調查單位應從三個方向分別釐清爭議:一、越域引水工程是否為必要工程;二、越域引水工程施工過程各種缺失;三、八八水災土石流災難與越域引水工程相關性。而其中以第一項最為關鍵,筆者將理由陳述如下:

一、越域引水隧道工程經過五段斷層、三段破碎帶,鄰近的鄉鎮包括小林村、甲仙鄉、三民鄉、桃源鄉及六龜鄉,都是此次莫拉克風災所創傷最嚴重的地區。斷層帶分別為荖濃斷層、高中斷層、旗山斷層、表湖斷層及平溪斷層帶;破碎帶則分別為荖濃溪背斜軸部、荖濃溪向斜軸部、過河段與東引水隧道西洞口段等。為什麼在如此嚴峻的地質條件之下要進行越域引水隧道工程?八八水災後從勤和、民族至草蘭溪各洞口段附近都產生嚴重崩塌,土石堆積高度全超過十米以上。

二、中央於92年通過原住民基本法,其第20、21條規定在原住民地區開發土地、資源利用必須取得原住民同意,水資局強行在桃源施工,顯然是「行政暴力、圖利財團」的行為,侵佔原住民生存權益。

山林水土: 

喝乾淨健康的水是人類最卑微的要求

受莫拉克颱風襲擊下,高屏溪攔河堰「黃沙滾滾」,河水濁度飆高為3萬NTU,是正常供水6,000NTU的5倍,加上抽水系統故障及南化水庫引水管淤積無法供水,大高雄用水產生危機。濁度的飆高,不止導致民生用水停水(據報導影響約3萬戶),加工出口區好幾家工廠甚至得買水應急,濁水、停水危機無須贅述。

回顧過往,每逢汛期台灣地區的停水危況,許多專家學者早已提出解決看法,在2004年桃園缺水事件中,成功大學水利產業知識化育成中心主任吳銘志曾受訪表示,「濁度高而受迫停水情況,其實以台灣現有的技術,『絕對有能力處理』,水公司之所以無法及時處理高濁度原水,主要是因為設備不足。原水濁度過高,導致淨水場沉澱池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水公司應該提升現有設備的處理能力或是予以擴充,例如增加過濾池,將澄清湖部分水域隔離做沉砂池,讓原水多過濾幾次後再進入沉澱池,就可以有效降低原水濁度。

同時,筆者也在聯合報2004年9月7日民意論壇發表『地下水 不濁的救命水』文中提及,颱風帶來豪大雨,進帳的不僅是水庫,更可貴的是經由各沖積扇及補注區補注入地下含水層的水,這才是我們要開發調蓄的水源。

山林水土: 

由抗旱變防洪談減緩與調適

莫拉克颱風帶來了豪大雨量,一夕之間解除了這幾個月的旱象,讓正苦惱著將要祭出限水措施的相關單位鬆了一口氣,不過卻要反過來著手防洪救災。這幾年來,類似這種不是不下雨、一下就是豪大雨的極端天氣,出現的越來越頻仍,印證了人類已攜手進入暖化的世界。

任職於美國太空總署、二十年前率先發出警語的科學家韓森認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應當穩定在350ppm以下,才能將長期暖化程度(與工業時代以前的水準相比)維持在較安全的1℃左右;而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382ppm以上,且增加的速率越來越快,人類若不趕緊採取行動,未來氣候進一步變遷所帶來的威脅,將使今日拉開暖化序幕的這些極端天氣事件,成為破壞力不值一顧的小角色。

然而,即使我們今日有採取必要行動,頂多也只是減緩了暖化速度,我們過往與現在繼續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在未來仍將導致氣候進一步的暖化;人類可做的,是盡量將暖化幅度控制在可承受(但已非安全)的範圍內,並在達到危險程度前,達到溫室氣體的負排放,以脫離這暖化趨勢。也就是說,這個世界其實已沒有排放增量的空間,而長期以來排放大量溫室氣體、人口只佔世界的千分之三、二氧化碳排放量卻達全球百分之一的我國,更不能像發展中國家一樣,振振有辭地為了發展而要先增量、再減量,而是應當戮力地逐年減量,往負排放的目標前進。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以風生水,改變澎湖風水

澎湖是台灣唯一島縣,擁有碧海藍天,標榜是台灣的夏威夷。觀光旅遊人潮是帶動澎湖商機的主因。但是澎湖要永續發展,首先必須要面對的就是觀光旅遊對澎湖環境的負面衝擊--用水之競爭、衍生的垃圾和消耗生物資源這幾個問題。本文主談用水。要如何突破澎湖缺水困境,只有往開源節流的方向努力。

開源方面:目前台灣自來水價每噸10元,興建水庫每噸成本約為20元,興建台灣海峽海底管線成本每噸約為158元,而由台灣運水每噸成本為160元,澎湖擁有全國最大的海水淡化場日產1萬公噸的水量,每噸約新台幣40至60元。

澎湖四面環海,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卻無河流可供取水或攔截興建水庫。因此,除了從台灣送水過來以外,只有海水淡化一途。海水淡化,用不著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只需要符合當地的需求,應地制宜。海水淡化廠也不會如水庫般強迫當地住民遷移,改變當地居民的生活型態,或大幅改變地形地貌;但其對生態環境,並非毫無影響。

目前澎湖縣生產的海水淡化水,每噸耗電量3.5度、排放二氧化碳量0.6公斤,常被抨擊為高成本、高耗能、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之取水方式。且排放鹽份極高的鹵水至海洋,衝擊海洋生態,影響當地居民的漁業經濟活動。

山林水土: 

六輕,該如何罰?

台塑六輕由於用水超量,未能依照六輕四期環評變更審查結論的要求,於三年內將用水量降至其承諾的每日25.7萬噸,而於今年3月下旬遭環保署罰款700萬,並限期於今年6月30日改善。結果此改善期限一到,台塑仍無法完成改善,環保署原要依照環評法第23條規定辦理,即「屆期仍未改善者,得按日連續處罰,情節重大者,得由主管機關轉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命其停止實施開發行為。」結果驚動了一心只想著選舉的總統府與行政院,而由行政院發言人出面表示,行政院「絕對不輕易對六輕採取重度罰款和停工,這麼做某種程度是不負責任的。」

山林水土: 
特定議題: 

水庫的再省思

台灣雨量豐沛,但雨季集中,瞬間降雨量大。台灣地形陡峭,河短湍急,時間和空間水資源分佈嚴重不均。加上台灣地窄人稠,為了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便宜行事在溪流廣建水庫。台灣河流總長約3000公里,至2007年為止可記錄的防砂壩至少有2855座,水庫106餘座。台灣平均每一公里河川至少有一座河川橫斷結構物(防砂壩、固床工、堰提和水庫等)或稱水壩,且大部分都是在1970年以後興建的。本文簡介當河川被切割後對生態會有什麼嚴重影響?

1、物種之多樣性減少:水壩會切割河川、阻斷河川與海洋的連續性,河海洄游性水生生物往往在水壩以上的河川上游消失,而導致物種多樣性的減少。即使不降海、在河川中大範圍移動的河川迴游性魚類,在被水壩切割隔離的狹小區間也很難活存。

2、物種因族群小型化導致滅絕:不洄游到大海的河川魚類,也多半以某種程度和其他的族群交流,建立關連族群的關係。興建水壩會使各族群的棲息地變得狹窄、小型化,更加完全孤立各族群。被切割的族群,不但族群個體體型變小,個體數目驟減,同時將因個體數變動的機率性與遺傳的劣質化而加速族群的滅絕。

3、改變生態系:促使生態系的機能(在生物的競合關係、捕食與掠食的關係、海洋和森林的物質循環之各式各樣的過程)產生微妙的變化。此外還會單調化河川棲息地。

山林水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