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社會公平

匡正不法業者 立委勿擋水污法

日期: 
2015/01/13 (週二)

日月光污染僅被判300萬罰金,引發社會要求加嚴修法。然而立法院本屆會期即將結束,被列為重大法案的《水污染防治法》修正草案卻受到莫名阻力,至今還出不了衛環委員會大門。

環境法律人協會、看守台灣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保團體監看去年12月31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第28次會議iVOD錄影,發現有部分立委疑似受違法污染業者操弄,用似是而非的理由拖延議事,讓這部匡正業界行為的重大法案無法出爐。環團認為委員會中爭論的提高罰則、拉大懲處級距、納入畜牧業,對守法業者都不會造成影響,但卻能嚇阻違法業者,並賦予執法機關合理的裁量工具,做出符合社會公平的判決。因此,今日召開記者會,嚴正要求這些立委自重,呼籲立法院盡力於本會期讓水污法補強修正通過,才能遏止惡意污染行為。

不修上限,只是便宜了違法的大企業

水污法的罰則訂定於二、三十年前,一般事業最高罰鍰為六十萬,與最低罰鍰六萬僅十倍的差距。然而今日經濟水平提升,最高罰鍰已相對低到無法嚇阻違法行為;另外,財團與中小企業的規模及污染能力天差地別,原先的罰鍰級距已無法使刑度、裁罰與違法行為合乎比例,更讓執法機關難以執行。

經濟: 

最高所得狂想曲

已經連續幾個月,都經過那間施工中的大樓,五十米的高空中,掛著一個長臂吊車,高高的鷹架圍著綠網遮住了大半的天。上禮拜人行道圍住了外面,正把原本的樹木用窄窄的磚頭圍起,鋪上設計過的美麗地磚。這週地磚鋪好了,圍住的地方變成裡面,中午的烈日無情刺膚,工人頂著白色的工程安全帽,白色反光把黝黑肌膚上的汗水襯得晶亮。

這棟房子大抵成型,富麗堂皇的歐風裝潢已逐漸透出華麗氛圍,不知未來會是某間上億豪宅或是大樓商辦?能創造多少房地產值?在裡頭工作的人月薪不知能上看多少?但現在在這裡執行建造的辛苦工人大概不會是在裡面生活的人,他們的薪資可能是一天一千,極可能是零工性質。不過總是有最低薪資的保障,不致剝削吧,只是為何要定下最低薪資呢?

如果說法律是最低道德標準,那麼特地訂出最低薪資,就是因為這世界存在太多人力剝削,人性本貪,為求利益最大,會想盡辦法減少支出。所以必須保障最低薪資,讓勞動力獲得保障,是對人性貪念的消極制止。

經濟: 
社會: 

台電自己要破產,卻對民營電廠那麼好?

20140426occupyroadaction.jpg

兩年前,曾經有媒體報導,民營電廠靠台電,3年賺了526億元。估且不論這數字的正確性,但是看看台電編列的購電成本,卻令人感到不公義。台電自己的燃煤電廠一度電1.39元,給民營電廠的卻可高達2.39元;自己的天然氣電廠一度電3.91元,給民營電廠的卻可高達4.66元。

民營電廠的發電效率,普遍比台電的火力發電廠高(或者至少不相上下),也就是每度電的燃料成本,會比台電的還要低,而且人事與維護費用可能會因為經營效率高,而會比公家的台電還要低,為何台電反而用更高的電價,去向他們購電??

氣候與能源: 
社會: 

別把服貿當經濟良方

322ªA¶T.jpg

國民黨意欲強渡關山的服貿協議,在五百名學生進駐國會,反對服貿黑箱作業下,引起了全國甚至國際關注。服貿協議從簽約曝光以來,引起許多民眾憂懼,當然也有人大表認同,是一個相當具爭議性的協議,當然需要大眾廣泛討論,並把大眾共識回饋到該協議,重啟談判。然而,國民黨為遂行一人之志,不惜讓民主倒退,引起社會動盪,讓許多人寢食難安,而耗費許多力氣與資源,只為了阻擋一部可能會負面影響國家未來發展的粗糙協議,若要談誰是歷史罪人,豈不明乎?

服貿協議支持者的論點大抵不脫經濟自由化、全球化,他們認為其他國家都在簽自由貿易協議(FTA),消除關稅壁壘,以出口導向的台灣若不趕上,經濟競爭力將會喪失;而與中國簽服貿,將讓我們更容易和其他國家簽訂FTA。然而和中國簽貿易協定,不見得會成為和其他國家簽訂FTA的籌碼;而自由貿易,也不見得會對經濟帶來長久好處,而且短期內恐怕就會有民眾大受傷害,不僅要慎重,也不值得政府花那麼大的力氣來推動。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特定議題: 

落實環境法治來保護好的廠商

camping_cny2005_taiwanfb312.jpg

跟台灣今天的很多問題一樣,台灣在環境保護上也遇到打結的困境。就在兩、三個月之前,當「看見台灣」正值風潮,上到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都對環境破壞的嚴重性深表痛心,大家都恨不得能成為捍衛環境的尖兵。但沒有多久,隨著經濟景氣沒有起色與民間薪水停滯不前,環保又成為被指責的對象,輿論也出現批評環評與環境保護阻撓經濟發展的聲音。

這就是台灣!因為我們什麼都要,什麼都不想放棄;社會缺乏的是判斷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社會心理被媒體所掌握,媒體也為了收視率與商業利益,不斷迎合群眾強化新聞議題的聳動性,而相對的,討論議題的深度與客觀性也就逐漸在媒體報導中淪為配角。今天的媒體世界,「包裝」與「行銷」才是王道。其實,台灣從政界、工商界、民間NGOs到學界,有那個領域不是在拚「包裝」與「行銷」?

環境與健康: 

世代合作 面對未來

cooperate.jpg

十多年來,拼經濟一詞屢屢成為政治人物口號。無論是總統就任、新春賀詞,或者行政首長發表施政願景,常常離不開這個口號。然而拼了這麼多年的經濟,人民對經濟的感受是每況愈下,生態環境也不見得好到那:產業只會外移、擴張而不見升級轉型;年輕人薪資水準倒退,房價與物價卻一直上漲;而具生產力的土地卻因為債台高築的政府為搶錢或政客為炒地皮而逐年減少,轉變為建地或空蕩的工業區。

其實就政府與大眾媒體最在意的GDP而言,從1970年來,只有2001年與2009年曾經倒退,每人平均GDP已從1970年的393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0,423美元。因此問題不在於經濟成長不夠,而在於經濟果實分配不均。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社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