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都市規劃

國殤

這天晚上,我睡得相當安穩。一早醒來,混混屯屯地打理一下,喝了碗米麩,就去上班了。渾然不知數百公里外的南方,發生了天大的意外事故。直到進辦公室,才從同仁口中得知。

接下來,幾個平面媒體記者打電話來,詢問丙烯、乙烯的用途、特性,有沒有毒,對居民有無傷害。我簡單地回答了一下:這些是重要的工業基本原料,是我們所謂的一輕、二輕到六輕等輕油裂解廠的主要產品,可以產製各種塑膠以及其他化學物質。毒性不高,但很危險,易燃。當它爆炸燃燒時,本身很快就化為水蒸汽與二氧化碳,但是它引發的火災,燒到了什麼東西,產生或釋出了什麼毒性物質,才是重點。並舉911美國受到恐怖攻擊事件為例:雙子星大樓毀掉時,救災人員暴露在粉塵、戴奧辛、石綿、鎘、六價鉻、苯等致癌物質之中,結果日前發表報告指出,已有2500人罹癌。
goodfriday_cross_purple.jpg

社會: 
特定議題: 

瘋土民傾 隨瘋而逝

V15N4
NT$120.00
價格: NT$120.00
出版品: 
環境與健康: 
氣候與能源: 
經濟: 
社會: 
看守台灣季刊 第十五卷 第四期
2013冬季號 Vol.15 No.4
新聞局登記
局版台省誌字第1170號
售價150元




【目錄】

編輯草堂

專題企劃:瘋土民傾

應關注新高樓大型建築帶來的環境負荷及社會公平問題


走踏各處,台灣的建築業甚為勃興,新樓房價也貴得嚇人。很多新蓋大樓都是大型高樓建築,高達20~30樓,一大棟達數百戶。若是多量大樓群集一處,將有數千戶、上萬人,人口集中、密度高,於是產生了污水、垃圾及環境衛生、交通集中的問題,甚至公共空間、停車場需求問題;公用設施(如水、電等)供應是否超乎原規劃之系統供給容量?以及消防、景觀、日照等。

新高樓住宅建築,也涉及新市鎮開發、國民住宅之政策,公共運輸、社區發展等之規劃及管理。房價飆漲這麼貴,一般人難以負擔得起,更是整個社會公平問題的核心。

若僅賴建築法規來規劃、管理,恐尚難以解決民眾集居之污染負荷及公共設施密度過重的狀況,目前都市計畫之規劃管理,是否足以解決問題?依目前之區域計劃有辦法管理嗎?

在人類生活上各種活動都對環境有所衝擊,其中建築部門對環境之衝擊是很大的,瞭解、如何降低及調適其對環境的衝擊,以增進永續性,是要特別注意的。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無車日政策倒退 與國際差距拉大


突如其來的天兔颱風打亂了中秋節,也使政府主辦的響應「國際無車日」活動與民間發起的「單車臨界量」運動被迫延期,今年各地政府不約而同減少對無車日的嘉年華行銷力度,讓人們幾乎忘了還有「無車日」的存在。高雄市政府只顧著行銷巨大黃色小鴨,台北市政府還是維持市府廣場封街騎單車活動,而新北市政府則直接與職棒聯盟合作,遠離主流日常生活的政策改變,僅補助無車看棒球優惠活動,使得無車日等同棒球日活動。

台灣無車日活動從初始的盛大演變至今一年不如一年,反觀台灣最愛拿來比較的韓國,卻逐步把一天的無車日,推成無車月,甚至計畫推動永久無車區政策。今年9月1日起,韓國京畿道首府水原市選擇在人口密集的行宮洞,推行為期一個月的無車月,當地四千多戶居民配合步行與騎出家裡各式各樣的腳踏車,並且將1500多輛私家轎車移往距離十分鐘車程遠的停車場安置。政府安排免費自行車體驗、自行車動力棉花糖等活動設施,增進民眾參與的趣味與支持度,大受好評,因而政府預計將進一步規劃「永久無車區」。

氣候與能源: 

你拿生命換什麼


任何以勞力換取金錢的人,若曾不小心丟了一筆錢,即使額度只是一個月的月薪,還不到傾家蕩產的程度,都會有心如刀割的感覺。許多家庭糾紛,也會圍繞著金錢打轉,即使親如兄弟、夫妻。明明只是一張薄紙,但許多人重視它的程度,卻如性命一般。貪欲或許仍不足以充份解釋這種對金錢的感覺,但「惜財如愛命」這句成語,卻如實道出了另一重要原因:以勞力取得的金錢,確實是人們拿生命換來的。

生命是一個有限的連續存在。而要維繫這短暫的連續存在,是有一些基本需求的,如食衣住行等。另外,人們為了讓這短暫的連續存在有所價值,會去追求這存在的意義。為了這些基本需求與精神需求,人們投入了一大段生命,換取金錢,只是因為根據人類社會自己訂定的規則,金錢是換取物質與服務以滿足這些需求的一個媒介。因此對金錢的追求,事實上很大一部份代表著人們對自己生命的呵護與期待。

因此企業家眼中的人力成本,其實就是生命成本。企業家投入了員工的部份生命,拿來換取什麼,決定了員工這段生命的價值。由於人們不只是對工作之外的生命有所期待,也對工作期間的生命有所期待;因此若工作也能帶來價值,那麼人們生命的效益,才能發揮到最大。是以國家的產業政策,決定全國人民的部份生命效益,全國生命效益(姑且稱之為Gross Life Efficiency)最大的國家,人民最幸福。

社會: 

樹是城市公民


野生生物學家李奧波著作《砂郡年紀》將土地倫理擴大到社群的邊界,他提出『生物社區』的城市概念,亦即社區除了人以外,還包括空氣、土壤、水、植物和動物,植物和動物與人類應都是『生物社區』的住員與成員,而非主控者。所以任何保存『生物社區』完整性、穩定性與美麗的行為,就是對的行為。

在日本、德國、瑞士…..等等城市,我們可看到他們的行道樹,樹穴寬大、樹木也高大;連修樹都有一定規範與程序。樹在他們的城市是有尊嚴的、是幸福的。而在台灣,樹只是城市裝飾品,各縣市政府、學校、社區由於每年編的經費嚴重不足,所以修樹是沒有程序與規範的,常常不是剃光頭就是齊頭砍,因為這樣可節省經費,久久才修一次樹。不想要時,有時就是假移樹真砍樹,或以移到樹木銀行來搪塞,這都是嚴重不尊重樹木生命的行為。

縣市政府、學校與社區等公私部門,應以常規、快速、局部、小幅的修剪,取代偷懶(圖個一勞永逸)之大幅修剪;建立適當的作業規範,以尊重生命的核心思維愛樹護樹,如此才能打造真正的綠色城市。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經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都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