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消費

用公共保育服務工作救失業、拼經濟

舊曆年過去,新的一年展開,有些人吃過尾牙,卻喝不到春酒,初五鞭炮聲中熱鬧開工,許多人卻沒有重回工作的喜悅。年過完了,人人有獎的消費券花光了,而去年十二月超過5%的失業率,預計年後還會創新高,馬政府年前宣示要繼續擴大內需、擴大公共建設投資、搶救問題企業、還要營運正常的愛心企業承諾不解雇,顯示政府拼經濟的邏輯,就是砸錢救企業財團,然後企業會釋出就業機會,接著砸錢給民眾消費去買企業產品,以強化上述拼經濟的迴圈。

然而在此邏輯下,企業財團或許體質本身經營不善,或是製造污染、破壞環境,但無論如何通通不能倒,甚且民眾還要用加重未來賦稅負擔的消費券,去購買那些破壞環境生產過剩出來的非必要消費品,以維持建立在虛幻的自我消耗的消費榮景上的扭曲怪圈。從馬政府救經濟的邏輯推導下去,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原本即相對富裕的企業財團,受薪階級辛苦納稅去救企業,分得的卻是這套經濟體系下的餅乾碎屑,辛苦守著朝夕不保的工作、或等著奇蹟似的就業機會與消費券,還以為天上掉下來的是禮物。

山林水土: 

毒奶粉與毒油

今年最勁爆的消費事件,無疑就是中國大陸生產的毒奶粉,內含三聚氰胺,令人退避三尺,不敢輕碰。不單單是奶粉下架,就連麵包、餅乾、珍珠奶茶,銷路一落千丈,很多人怨嘆:「以前我不知道已經吃了多少了?!」

食品添加物,有其一定的規範。供人食用,更加嚴格管控。若要以肉身來做實驗,即使付給萬千的代價,應該也沒人敢輕易嘗試有毒有害之物!台灣人非常注重身體保健,尤其對小孩子,大家都是心肝寶貝,不捨傷害。而三聚氰胺這種本來就不應該出現在奶粉中之物,就是因為不肖商人要賺黑心錢,罔顧別人的生命安全,橫著良心添加進去,怎不令人氣憤!雖然中共海協會來函道歉,未來如何阻斷黑心產品之路,仍要加一把勁,以預防替代事後危險所付出的代價。

在1979年,當時台灣的環保和消費意識,幾乎是蠻荒時期,卻發生了多氯聯苯米糠油事件。在中部一家米糠油的工廠(彰化油脂),在製造過程中,以多氯聯苯當熱媒,由於熱煤管破一小洞,使得管子內的多氯聯苯滲漏到米糠油中,污染了油脂。當時沒人知道有污染,在中部地區很多人都買米糠油來燒菜,以致事發之後,方知至少兩千多人受到毒害。受害人的症狀和日本的多氯聯苯中毒,如出一轍,化驗之後證明是多氯聯苯。

環境與健康: 
經濟: 

善用消費者的力量

近來全球金融風暴所造成的股災,讓許多投資人荷包大減,加上新政府上台前後未認清國際情勢而輕率唱言的口號,在接二連三未能兌現下,讓國人信心頓失,國內股市跌幅更是冠於全球。在信用緊縮下,這波金融風暴,可能會波及其他產業的營運,影響既深且遠;其所帶來的骨牌效應,宛若真實風暴所帶來的土石流,令在產業鏈中下游的人們戰戰兢兢。

我們是否能安然度過這波金融風暴,目前尚言之過早,然而其所帶來的消費力進一步降低,已令新政府兩位首長備感壓力,但在未能提出有效對策下,僅以宣導式的帶頭買西裝、皮鞋、月餅等,試圖要人民在損失慘重之餘(不論是套牢、或是失業),還要多消費,成效如何可想而知,也讓其同黨大老批評為如同小孩玩大車。不過,從這兩位「小孩」的反應,我們可以看到,帶動目前這經濟體的火車頭,其實是「消費」。在消費者不再熱情捧場下,任何金融鉅子、房市大亨、電子龍頭、石化大老,都只能像無助的幼子,瑟縮著、祈求著,甚至哭嚎著。

這場景,令人不禁想起聖經的啟示錄,在世界末日來臨時,那些以往不可一世、胡作非為的政治人物與有錢有勢者,蜷縮在山洞和巖穴中;這末日其實不是末日,而是重生的前奏曲;在這場金融風暴的狂風暴雨下,我們宛若聽到地球長吁了一口氣,如同日本宮崎峻卡通「神隱少女」中的河伯,在經過一場洗禮後,吐出了長久以來累積在河體中的廢棄物。

誰來根治食品的東邪西毒?

巷口一家麵包店,掛起了一條鮮豔的紅布條,上面寫著「本店不使用中國毒奶粉」,轉角前往捷運站的麵包店,也貼上一張用毛筆寫在紅海報紙上的招貼,上面寫著跟上一家同樣的字。我思考著,麵包店是不用中國的毒奶粉,所以可能是紐西蘭或哪裡的毒奶粉嗎?還是根本不用毒奶粉?又或者,老闆只是花錢製作了一張布條,但是生產流程與食材來源都沒有改變?有些麵包店的櫃臺為了取信於顧客,還會影印一張檢驗合格的證明,當然也有許多店家什麼都沒有貼,我到底該相信誰?我真的眼見為憑嗎?

大賣場裡特別設置了「臺灣製造」的專區,強調此區內的食品保證安全,我當然是愛臺灣的,但是電視上原本教導辨認條碼的方式,最近好像又爆出中國產品掛馬來西亞甚至臺灣的條碼,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工廠的中國,提供著全球各地各種食材的原料,三聚氰胺又廣泛地添加在任何需要檢查起來好像很多蛋白質的食品裡面,從牛、豬的飼料到貓狗寵物餅乾,乃至嬰兒奶粉與各種餅乾麵包食品。當政府為了檢驗出來的含量標準反覆爭論之時,我們所能相信的也許只剩下官員吞麵包、餅乾的保證。

環境與健康: 
經濟: 

催生新經濟體系的消費模式

1995年我在美國學習環境教育時,多次遇到一個名為“Food Not Bombs”(要食物不要炸彈)的反戰團體,他們經常出現在環保團體的年會、人權或各社會運動的大型場合中,為活動準備餐點。所有的食材都是從大賣場、超市因賣不完而被丟棄的食物中蒐集後烹調而來。近年,在美國有越來越多人透過自願性的拾荒、分享物資、不購物、不工作、居住在廢棄空屋中等生活方式來抵制建立在剝削地球資源、犧牲兒童與勞工權益健康、並造成暖化的全球經濟體系。他們稱自己為“Freegans”(不消費主義者)。

然而,也有人提出警語,認為Freegans在大賣場自願性拾荒的行為,不見得是在抵制財團,因為他們在賣場撿拾到的食物,多半是不健康的罐頭加工品、慣行農法產生的低品質蔬果、以及高熱量垃圾食物。Freegans的行動反而幫大賣場解決了垃圾問題,降低清運垃圾的成本而賺取更多利益。整體來說,無助於撼動全球財團的結構。或許Freegans可以重新思考將拾荒的時間更有效地運用在建立新的經濟體系上。

經濟: 

消費者要當一隻看得見的手

林生祥在新專輯「種樹」裡面,說了一個有機米農夫的心情故事,在這首名為「有機」的客語歌曲中,以沖繩民俗樂風輕鬆輔佐,鍾永豐如詩般的歌詞是這樣的:

我們種的作品
要怎麼驗證有機
要來去倚恃衙門蓋印
或是來點一下蛤蟆青蛙的腳印
我們種的作品
要怎麼驗證有機
要來去拜請機關檢驗
或是來巡一下蝴蝶蜻蜓有多嚴
有機的頭路很多
又要提防老將偷灑農藥
鄰舍笑我攢不到來吃
農藥店的專門瀉我
什麼阿達嗎秀斗秀斗
哀哉喲不跟他們一般見識
臨暗騎機車邏田坵
風吹著我的心情
對天對地

自從「有機」引進農業,彷彿找到拯救衰敗農業的生路,農產品經過嚴格的層層驗證,要作一個有機農,必須先把飽經農藥、肥料、工業污染的土地與水辛苦地轉換,直到符合有機驗證標準,採用的是比慣行農法更辛勞數以萬倍的有機農法,時不時還得忍受左鄰右舍納涼嘲笑,為了表示負責任,把農家的生產過程每日記錄與生產者的名號印上產品,建立生產履歷。

經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