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碳排放與節能減碳

氣候變遷之太熱了


今年六月全台氣溫異常飆高,台北、新竹及嘉義三個氣象站,都打破設站以來最高月均溫的紀錄。台北氣象站六月均溫廿九點二度,是設站117年來的最高,真是「太熱了」。雖說有短時的、局部的氣象因素,但這種破百年紀錄事件,應有其由。

對於這麼熱的天氣、異常熱的天氣,應是氣候變遷的現象之一,也很容易讓我們想到如何充份運用熱能,如何散熱、讓生活環境更為清涼,以及如何做好溫室氣體減量,及如何節能減碳等。

台灣的熱能是如此豐富,是我們可貴的自然資源,策略上應考量如何充份善用這些熱能/陽光,如鼓勵裝設太陽能熱水器,擴大推廣太陽能光電發電。另一方面做好規劃如何散熱、使生活環境更為清涼,這可不是打開冷氣而已,冷氣機只是把室內的熱對外排出去,是一種以鄰為豁的行為。對於冷氣機,除了提高其能源效率(EER)、28度才開冷氣的行為外,整個都市要有綠色(清涼)生活環境的城市規劃,建築物如何節能及促進自然通風,也很重要。

以行動看守郊山、破除步道水泥迷思


日前幾位台北市議員先後分別批評仙跡岩、丹鳳山等步道工程整建,前者批評景美仙跡岩水泥石階與欄杆毀損剝離,使得「仙跡像遺跡」;後者則批評北投丹鳳山被山友走出來的路徑樹根裸露溼滑,要求市府興建花崗岩水泥石階,認為沒有水泥鋪面的步道像「鬼城」,而市政府則是回應每年編列三千多萬維護所轄步道,經費根本不夠。

議員與政府皆以「步道等於鋪面」、「沒有鋪面就是荒廢」的迷思,將天然透水、在地特色的土石小徑鋪上外來的水泥;而以為一勞永逸的水泥鋪面與裸露鋼筋卻毀損成為危險因子,造成工程發包永續,再多的經費都不夠用,這些作為正蠶食鯨吞今日台北淺山生態系的完整性,導致人們本想藉由走步道親近自然,然而鋪面工程卻使動植物生態棲地遭到破壞,而距離城市越來越遠。

2012年全國環境NGO會議,千里步道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等團體提出「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目標。在此全球暖化、節能減碳的新思維下,不只是前述生態破壞的問題,進口的水泥材料在其從生產到棄置的生命週期中都不斷釋出二氧化碳,而且會蓋住天然泥土與樹根,造成土地缺乏保水環境;而天然步道不但走起來不傷膝蓋,降低熱島效應,且步道周遭生意盎然,只要透過適當分散的導水,就可避免溼滑泥濘,甚至運用在地石材重現古道人文特色。

山林水土: 
經濟: 

全球公民團體呼籲「零廢棄 零暖化」- 不要骯髒的廢棄物處理技術

日期: 
2007/11/28 (週三)

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全球暖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在今年12月8日,全球各地將有許多環保團體,包括我國團體,將同步舉辦抗暖化遊行,以呼籲於12月3日至14日在印尼巴峇島參與「氣候變遷會議」的各國政要們,能夠採取具體的行動,對抗全球暖化。

在此會議前夕,「全球反焚化爐聯盟/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GAIA)也於今日(11 月28 日)發起「反廢棄物與焚化的全球行動日」,呼籲各國所採取的溫室氣體削減方案,必須以「零廢棄」的方式,以避免焚化與掩埋等會傷害環境、排放有毒物質、且 實際上是浪費資源與浪費能源的廢棄物末端處理方式,成為「綠色能源」,而繼續毒害大地,同時也無法達到抑制全球暖化的目的。

身為GAIA 一員的看守台灣協會指出,95 年度全國事業廢棄物申報量一共有1,650 萬噸,一般廢棄物(主要是家戶垃圾)清運量也有485萬噸,這些廢棄物總共有40%左右是以包括焚化或掩埋等末端處理方式進行處置。雖然由這些廢棄物處理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粗估每年約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每年350百萬噸 計)的2%左右,然而焚化與掩埋等垃圾處理方式,正是鼓勵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直線型經濟型態,其所間接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恐怕更多。

環境與健康: 

揭露政府部門的碳排放


雖然台灣有公布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但對於政府部門本身的排放有多少呢,則從來沒有計算過。因此各部門在宣導其節能減碳結果時,往往沒有客觀依據,也缺乏公信力。因此政府應儘速建立制度,定期揭露其本身的排放,以昭公信。

根據目前中央政府正在審議102年的總預算,各部會共編列100億元的油料費與54億元的電費,預計將消耗3.021億公升的汽油與15.5億度電。依環保署溫室氣體盤查建議值,每公升汽油排放2.26公斤二氧化碳,另依能源局公告,每度電排放0.612公斤二氧化碳,故中央各部會消耗的這些油、電,約將排放163.2萬噸的二氧化碳;若以中央部會二十一萬人計算,相當於這些公務員每人每年因公務排放了7.8噸二氧化碳。由於一噸二氧化碳的體積約有550立方公尺(在常溫常壓下),因此163.2萬噸的二氧化碳的體積有89,760萬立方公尺,大概可灌滿718個東京巨蛋。

政府的節能減碳政策、作法,奇怪耶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等議題發燒。日前,臺鐵的便當獲得環保署的碳標籤認證,傳統排骨便當的碳足跡量約為1.3 Kg,便當的外包裝上有「碳足跡」的標示。到底這1.3 Kg的CO2排放量是多少?大概上,

1.用電1度,約排放0.61公斤二氧化碳。

2.燃燒1公升燃料油,約排放2.53公斤二氧化碳;燃燒1公斤燃煤,約排放3.11公斤二氧化碳;燃燒1 度天然氣,約排放1.88公斤二氧化碳。

3.開小汽車(1200cc~1800cc)每跑1公里,約排放0.22公斤二氧化碳。

4.吃肉1公斤,約排放13公斤二氧化碳(事實上,也用了很多的糧食、很多的水等各種資源)。

5.吃1個速食漢堡,約排放3.1公斤二氧化碳。

6. 1天一餐素食,可減少二氧化碳0.78公斤。

7. 1棵樹平均每1年約能吸收11.6公斤二氧化碳,種植1顆樹,經過40年才可為地球減少465公斤的二氧化碳。

8.每人每天要減少2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建議其須:少吹冷氣1小時、少看電視1小時、少搭2層電梯、少用電腦1小時、1餐素食等。

9.若要在碳交易市場買1公斤二氧化碳,或許要花0.5~1元呢!

可見,要小老百姓減少1公斤二氧化碳排放,並不容易耶。

開徵能源稅創造多贏新局

馬政府信誓旦旦要推動稅改,並以證所稅為首要目標。本人認為馬政府找錯目標,因為台灣目前最迫切的稅改是開徵能源稅,進行「綠色租稅改革」。以課徵能源稅來反映化石燃料使用與石化產品煉製過程中對環境與健康之衝擊,並鼓勵節約能源與增進能源使用效率,達成多贏的結局。

眾所皆知化石燃料使用與石化產品煉製過程中,皆會對周遭環境與民眾健康造成衝擊,但由於台灣能源相關稅賦偏低,使得其所造成的外部成本無法內部化,造成社會福利的淨損失(dead weight loss)。這也等於鼓勵耗能產業之發展,並減少節能減碳之誘因。歐洲各國皆藉由能源稅的課徵,一方面將其外部成本內部化,另將此稅收用於調降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費,減少另一種社會福利的淨損失,使得社會資源做更有效率的配置。論者稱此為「雙重紅利」效果,此類租稅調整又稱為「綠色租稅改革」。

經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碳排放與節能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