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食品安全

低標整治 毒魚將再現

日期: 
2008/12/22 (週一)

【世界最嚴重的污染 VS世界最草率的整治方案】

受戴奧辛、汞及五氯酚嚴重污染、污染管制區面積廣達36公頃的中石化安順場址(原台鹼安順廠),在經過多年的污染調查後,被司法判定為污染行為人但深表不服的中石化公司終於提出污染整治計畫,刻正由台南市環保局審查中。

由於該場址污染情況複雜,根據該整治計畫書表示「在國際間亦是相當棘手的問題」,然而其規劃的整治方法卻是相當粗糙,荒謬的是,竟有幾位審查委員已對該計畫草案表達支持,使附近居民與關心的環保團體深表憂慮,為免其草率通過而造成二次污染,遺害萬年,綠色陣線協會、看守台灣協會以及中石化安順場址附近居民代表於12月22日聯合召開記者會,希望審查委員能夠審慎把關。

中石化安順場址可約略分成原廠區(15.46公頃,分成五氯酚工廠區與鹼氯工廠區)、單一植被區(4.72公頃)、二等九號道路東側草叢區(1.57公頃,但應為2.76公頃)、以及海水貯存池(14.24公頃)。

毒奶粉與毒油

今年最勁爆的消費事件,無疑就是中國大陸生產的毒奶粉,內含三聚氰胺,令人退避三尺,不敢輕碰。不單單是奶粉下架,就連麵包、餅乾、珍珠奶茶,銷路一落千丈,很多人怨嘆:「以前我不知道已經吃了多少了?!」

食品添加物,有其一定的規範。供人食用,更加嚴格管控。若要以肉身來做實驗,即使付給萬千的代價,應該也沒人敢輕易嘗試有毒有害之物!台灣人非常注重身體保健,尤其對小孩子,大家都是心肝寶貝,不捨傷害。而三聚氰胺這種本來就不應該出現在奶粉中之物,就是因為不肖商人要賺黑心錢,罔顧別人的生命安全,橫著良心添加進去,怎不令人氣憤!雖然中共海協會來函道歉,未來如何阻斷黑心產品之路,仍要加一把勁,以預防替代事後危險所付出的代價。

在1979年,當時台灣的環保和消費意識,幾乎是蠻荒時期,卻發生了多氯聯苯米糠油事件。在中部一家米糠油的工廠(彰化油脂),在製造過程中,以多氯聯苯當熱媒,由於熱煤管破一小洞,使得管子內的多氯聯苯滲漏到米糠油中,污染了油脂。當時沒人知道有污染,在中部地區很多人都買米糠油來燒菜,以致事發之後,方知至少兩千多人受到毒害。受害人的症狀和日本的多氯聯苯中毒,如出一轍,化驗之後證明是多氯聯苯。

環境與健康: 
經濟: 

誰來根治食品的東邪西毒?

巷口一家麵包店,掛起了一條鮮豔的紅布條,上面寫著「本店不使用中國毒奶粉」,轉角前往捷運站的麵包店,也貼上一張用毛筆寫在紅海報紙上的招貼,上面寫著跟上一家同樣的字。我思考著,麵包店是不用中國的毒奶粉,所以可能是紐西蘭或哪裡的毒奶粉嗎?還是根本不用毒奶粉?又或者,老闆只是花錢製作了一張布條,但是生產流程與食材來源都沒有改變?有些麵包店的櫃臺為了取信於顧客,還會影印一張檢驗合格的證明,當然也有許多店家什麼都沒有貼,我到底該相信誰?我真的眼見為憑嗎?

大賣場裡特別設置了「臺灣製造」的專區,強調此區內的食品保證安全,我當然是愛臺灣的,但是電視上原本教導辨認條碼的方式,最近好像又爆出中國產品掛馬來西亞甚至臺灣的條碼,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工廠的中國,提供著全球各地各種食材的原料,三聚氰胺又廣泛地添加在任何需要檢查起來好像很多蛋白質的食品裡面,從牛、豬的飼料到貓狗寵物餅乾,乃至嬰兒奶粉與各種餅乾麵包食品。當政府為了檢驗出來的含量標準反覆爭論之時,我們所能相信的也許只剩下官員吞麵包、餅乾的保證。

環境與健康: 
經濟: 

莫拿全民健康當籌碼

中國毒奶粉事件引起了大家對於奶製品安全的恐慌,對於竟然有人喪心病狂到將根本不能吃的石化塑料加到人們日常飲食中,感到不可思議。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衛生署日前竟將原本要求不得檢出三聚氰胺的標準改成2.5ppm,在引起喧然大波並換了一個衛生署長後,才又改口為含糊的只要檢驗「合格」即標明未檢出,而後再宣布需為可以檢驗到ppb水準的LCMass儀器未檢出,方為大眾所接受。

然而,仍有不少聲音認為,目前的標準太嚴,原因是許多奶製品在生產過程中會遭到容器或農藥中所含或分解產生的三聚氰胺污染,包括衛生署官員日前在為 2.5ppm標準辯解時,也採此說法。然而這種說法大有問題,首先,現在很少有塑膠容器是以美耐皿製成,連這些食品公司的產品包裝,也均非美耐皿材質。即使酪農以美耐皿容器裝鮮乳,在常溫下,其單體三聚氰胺也不太會溶出,而送到食品加工廠後,其管線設備更不太可能用美耐皿為材質,因此塑膠容器會造成奶製品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只有當消費者以美耐皿的杯碗盛裝熱騰騰的奶品時,才有可能發生。

至於這些污染源若來自受到農藥污染的飼料,則表示這些食品公司的品質管制出了問題,未對飼料的品質把關,或未對奶品產地的環境品質嚴格要求。若如此,我們不僅將吃進三聚氰胺,更將吃下其他不明的農藥殘餘物質,健康風險將不下於「只有」2.5ppm的三聚氰胺。這樣的奶製品,還有誰想吃?

環境與健康: 
社會: 

檢驗標準政治學

上個月底,台灣因為從狂牛症疫區美國進口帶骨牛肉,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列為與美加同級的疫區,衛生署的官員先是批評只分疫區、非疫區,分級並不適當。而後強調通過進口的牛肉,是「經過科學評估與專業審查」的,接著說:「十五歲開始,每天吃一百零三公克,連續吃七十年,要到五百歲才會發病」。

前幾天美國進口的豬肉含有「瘦肉精」,也就是beta 乙型受體素,讓豬長期服用只長瘦肉不生肥肉,這次進口的豬肉有兩批被驗出含量零點一五到零點三ppb不等的瘦肉精。衛生署竟準備要會同農委會研商,以美國可以容許五十ppb,台灣完全禁止是不合理的,準備改變台灣的瘦肉精含量標準。並且說:「瘦肉精每天食用超過六十七微克,民眾才會有心悸情形,但一般不會吃到這麼高的量」。

無獨有偶的,不只肉類有台灣、美國檢驗標準不同調的問題,最近引起麵粉等民生物資價格飆漲的小麥存量不足(事實上全球暖化造成的乾旱是小麥價格上漲的關鍵因素),因為先後從美國進口的九千噸跟六千七百噸小麥,皆被驗出含有零點六四ppm的「馬拉松」農藥,被海關依超過標準扣留,不准進口。此時媒體皆以美國標準為八ppm,高分貝施壓政府應放寬標準,讓小麥順利進口,以免缺糧。美國在台協會、美國小麥工會與麵粉工業同業公會正在協商,即將放寬標準。

環境與健康: 

食因性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的風險意識

新興傳染病:食因性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

最近美國發生食因性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型大腸桿菌)感染症,至少有四百個人出現相關不適的症狀,且有死亡病例報告。這個事件認為可能與食用遭受到病源菌污染的菠菜有關,生產地水源有病源菌長期污染的可能;另外,本次被認為生產這些食物的產銷是屬於有機生產方式,是不是使用了帶有活性病菌的有機肥而致污染食材、土地與水源;甚至地下水,亦是值得注意的。

O157型大腸桿菌自1982年首次爆發食物中毒案件後,於世界各地傳出相當多起的中毒案例,世界衛生組織將之歸為新興傳染病。該菌會吸附於人體腸道,分泌毒素,攻擊腸黏膜及血管內皮細胞,造成出血性大腸炎、溶血性尿毒症候群與血栓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等重症。牛隻被認為是保菌者,感染菌體牛隻並不會出現症狀,但卻會自糞便排菌。未煮熟的牛肉製品是過去最重要的感染來源,尤其是速食漢堡店所用的碎牛肉。此乃由於牛隻糞便污染屠肉,再經牛絞肉、牛肉片等方式感染消費者。另外,滅菌不完善之牛乳、未經氯消毒的自來水、誤飲污染的湖水、蘋果汁、蔬菜等都曾被證實是感染源。

美國的因應模式

環境與健康: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