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毒性物質

樸實無華的皂清潔

soapclean.jpg

以石化原料製成的清潔品,如洗面乳、沐浴乳、潤絲精,除了含有去汙力來源的「界面活性劑」,為了要讓許多便宜大罐的清潔品可長期保存,或是更具有賣相,清潔品中會放入數十種以上的合成添加物,例如增稠劑、珠光劑、乳化劑、抗氧化劑、保濕劑、香精、色素、殺菌劑及防腐劑等等,如果不是專業背景的消費者,在短時間的消費過程幾乎無法辨識產品背後標示的添加劑,更別說是了解這些添加劑的相關健康風險。在沐浴時我們人體處在一個半密閉環境中,使用上述這類清潔品時,產品添加物會透過熱蒸氣進入我們的呼吸系統中,此外,這類型合成清潔品使用後不易快速沖洗乾淨,添加物多半會殘留在皮膚上,長期使用等於是長期在皮膚塗抹這些風險未知的化學品,慢慢的影響我們的健康,造成皮膚、肝腎等等「經皮毒」的病變。

環境與健康: 
社會: 

新毒管法三讀通過 民間團體促成7.9萬化學物質資訊全都露

日期: 
2013/11/28 (週四)

立法院於11月22日三讀通過《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修正案(以下簡稱毒管法),建立化學品登錄制度,以及毒化物釋放量紀錄資訊公開,為我國化學品管理跨出了一步。這次的修法,其實是民間團體的長期合作,並與部份立委的支持下,讓最後通過的版本納入了民間版部份條文的精神。首先我們要感謝林淑芬委員的大力支持,因為她的長期堅持,才讓環保署不得不有所妥協;同時我們也要誠摯感謝田秋堇、劉建國、陳節如、林世嘉等委員在無數議題纏身之中對該法提案與審議的大力協助,為民間版發聲,並質疑政院版的謬誤;另外特地感謝蘇清泉委員在擔任衛環委員會召委期間協助該案排入議程,同時主持委員會議時能察納雅言,不偏袒政院。

79000chemical.jpg

圖表一、化學物質流佈狀況

民間團體提出的版本有四個重點,已直接或間接納入《毒管法》中,分述如下:

奈米風險治理需要公眾參與

自2003年起,有含或宣稱含有「奈米」材料製造的各種產品就逐漸進入消費者的市場,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公開宣傳或默默標印在產品上,上架銷售。你可能知道這類產品的市場價值很高,也可能知道已有上千項的此類產品在市面上流通,但更多的你可能不太知道。到目前為止,這些商品裡面所含的奈米化材料,對於人體、動物、植物或自然環境有什麼已知或未知健康或安全危害的風險,也可能不常有如何判斷與選用這些奈米產品的念頭,更別說知道政府、科學家、產業界、以及民間非營利組織怎麼看待此類產品。除此之外,還可進一步追問,這些團體對於掌握與降低「未知」風險所採取的方法是否恰當或是否足夠等等。

國際上,把關心奈米化材料商業性應用的利益(好處)以及是否隱含任何已知或未知風險的研究,稱為奈米科技的「環境、健康與安全」(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簡稱EHS)、「倫理、法律與社會議題」(ethical, legal, and societal issues;簡稱ELSI)或是「社會意涵」(societal implications),並傾國家之力,以國家型計畫,對這三個主題從事科學/科技與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的研究與應用;台灣也有此相關之作為,只是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研究與應用相對來說薄弱許多。

主婦殺手!使用劣質調和油烹飪恐使罹癌風險提高


黑心大廠使用劣油混充高價油販售,連一般家庭與小吃攤常用的花生油竟是以廉價的芥花油與棉籽油混合再加入香精調和而成,在制作的過程中完全沒有用到一粒花生。目前民眾與媒體擔心混入的棉籽油可能含有棉酚,而直接食用棉酚可能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但卻都忽略一項潛在的隱憂:「高溫烹飪劣質油可能產生高量的揮發性致癌物質,因易為烹飪者吸入而可能提高致癌風險。」根據國健局統計報告指出,台灣肺癌死亡率為癌症之首,在台灣女性肺癌患者中,吸煙人口的比例很低。台灣過去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二手菸與廚房油煙是國內女性得肺腺癌的重要危險因子。

反對環署開放電子廢棄物進口之理由


環保署近期將提出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修正草案,最大變革在把原為有害事業廢棄物的廢電線電纜、廢電壓器、光碟片等12項混合五金廢料,放寬認定為一般事業廢棄物。環保署官員指出,放寬認定標準後,這12項混合五金廢料就能合法進口,擴大國內再生業者料源;因為國內資源再生業者的技術相當先進,卻苦於缺乏回收料源,不少業者乾脆出走到大陸,新標準上路後,將有助國內再生產業發展。

不過,環保署不應只站在產業利益上考量,也必須嚴正面對下列問題。

首先,美、日等國的電子廢棄物處理技術也非常先進,為甚麼要讓發展中國家來處理?美國每年約有50%~80%的電子垃圾被出口到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而日本每年廢棄的100萬台家用電腦中,以正規管道回收煉製率不到10%,絕大部分都輸往發展中國家。因為美、日等國研究發現,雖然電子廢棄物處理技術非常先進,但考慮其外部成本,如儲放空間、空氣、河川與土壤污染等成本,還不如把這些電子廢棄物送到發展中國家處理更划算。美、日的人力與土地成本高,另外電子廢棄物的拆解是種高危險行業,工人的工資、保險和福利都會上昇,一旦出現工安事故,企業很可能血本無歸。

環團反對開放電子廢棄物進口:政府不應幫財團數鈔票 讓人民吃綠牡蠣

日期: 
2013/10/29 (週二)

20131029press.JPG

環保署打算修改《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將十二項於處理/輸出入階段被列為有害事業廢棄物的混合五金廢料(廢五金),如廢電線電纜、廢變壓器/電容器、廢電腦等改列為一般事業廢棄物,讓它們可以合法進口,擴大國內再生業者料源(註:目前我國禁止有害事業廢棄物的進口)。看守台灣協會、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陣線協會與立法委員田秋堇等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開放,憂心這些廢棄物的進口將加劇國內環境負荷。

社會: 
特定議題: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毒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