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讀者書評】毒物星球,順便談談「議題式作品」

毒物星球I封面毒物星球II封面毒物星球III封面

《毒物星球》是我在facebook上看到做環境運動的朋友介紹才入手的,它是由看守台灣協會協助出版(這個協會也翻譯了網路影片《東西的故事》系列動畫,我之前在〈「民主失竊」與「國家破產」的故事,也談政治〉有介紹過)。你可以在這個頁面(編按:請按上面圖片)看到相關介紹、漫畫家的訪談、以及訂購資訊,這麼邊緣的漫畫,就這麼一個網路通路可以買到中文版。

David Ratte:「在創作《毒物星球》之前,我已畫過幾篇漫畫給雜誌社,主題涉及伊拉克戰爭、囚虜生活、火箭與機器人取代人類。我運用多層次幽默創作這些故事,好讓閱讀可以有不同深度。這特別讓我能夠表達自己對議題的觀點,還有深度探討問題。《毒物星球》就是循著同樣的脈絡而來。」

這本漫畫A4全彩印刷,厚度大概比常見的同人誌再厚一點。漫畫形式為大量短篇、多格創作,沒有特殊的分鏡框手法,都是中規中矩的方格,因為是歐美漫畫,畫格順序由左而右、由上而下。我翻拍了其中三篇故事上來,見下方並排的三張圖片(右鍵另開可放大)。

《毒物星球》世界觀設定在近未來,工業化失控,大家活在一個烏煙瘴氣的世界裡,只有少數落後國家仍保有新鮮呼吸的空間(其中有一則故事提到,非洲的總統跟工業國家的總統在非洲國土上簽訂合約,離開時工業國家的總統送給了非洲總統一箱防毒面具,非洲總統不解,表示他們用不到,工業國家總統拍拍非洲總統的背說:「總有一天會用到,總有一天。」)故事主軸環繞在主角生活週遭的各種趣事,有時候也會跳到不同人事物視角遇到的狀況。

故事不脫空氣汙染,這個國家每個人都戴著防毒面具,作者想像力相當豐富,把各種在這種環境會發生的事描繪得出神入化,而且皆以相當「幽默」的劇情去貫穿,歐美式的幽默風格,分析起來大概就是把笑點留在故事最後爆發,意想不到的、逆轉的那種,日式動漫畫我目前應該沒見過類似的表現手法(當下想得到的),不過我最近倒是有注意到一位台灣的網路四格漫畫家有這種手法,找時間我再介紹一下。

toxic-intro1.jpgtoxic-intro2.jpgtoxic-intro3.jpg

《毒物星球》是個很明顯的「議題式漫畫」,這種漫畫的定義是:「就目的而論,漫畫(家)試圖引導、傳達給讀者,關於某個現實社會上面臨的公共問題的知識、思考、反省,或批判。」我最近幾個月有評論過的作品,《麻醉科醫生》《與巴席爾跳華爾滋》應「明顯地」屬於這種分類(不過後者不是漫畫,我不單談漫畫)。明顯的原因在於,《麻醉科醫生》是作者自己提到有那種企圖心,而《與巴席爾跳華爾滋》本身就是個紀錄片,動機相當清楚。

區分明不明顯,是因為我對不明顯的情況抱有疑問,這雖然是定義之爭(我覺得有時候做這種事沒有意義),不過如果定義有助於分享與運用也是該做的。例如《東之伊甸》,作者神山健治雖然提到作品「鼓勵年輕人」、「批判中世代的核心價值」,不過神山不一定真的持有這麼直率的動機去做動畫,目的也可能是附加的、次要的(比重問題);作品表現上,《東之伊甸》也的確沒有很直接地去碰觸神山建構的議題(直接:例如在劇情裡真的去鼓勵年輕人,而不只是隱喻);這種情況該不該視為議題式作品的確是一個疑問。

又例如,今敏的《東京教父》,在一般評論解讀上,普遍被視為是議題色彩濃厚的作品(社會邊緣人們的生活處境),不過我沒得到今敏創作動機的資料,這種情況下是否該推定它是「議題式」的?如果可行,那廣義而言就會有相當多的創作都能歸類於議題式作品,只要它的主題有社會公共議題的相關發想即可,但若我們把《海賊王》同樣也做這種理解(正義面向),似乎又會覺得不大對,這種歸類、標籤的定義描述,要跟「直覺」磨合不是件容易的事。

理想的議題式漫畫,應該具備改變讀者想法成為作者期待的想法、建構作品欲傳達的知識或思考、更關心議題等等的具體功能,《CCC創作集》的漫畫大致上應該具有這種目的性(把數位典藏資料庫的內容推廣出去),這種理想會有個清楚的兩難:要嘛影響力或訊息傳遞量少、要嘛反過來太認真卻失去漫畫該有的趣味性。目前看過的《CCC創作集》的漫畫,都同樣有前者的狀況,但要去拿捏之間的比重,或者挑戰一石二鳥,並不簡單。

我現在於宜蘭縣政府教育處當替代役,不久前做資源回收時,看到梁紹先應國防部需要而繪製的《毛球的全民國防報告》拉頁漫畫(連結是ComiComi線上版本,梁紹先也在這個平台上有許多軍事、國防相關的漫畫作品),一大疊被丟入資源回收箱,我留了一份起來,這應該是打算發給學生看的,不過我看了之後覺得劇情在讀者對象上做了錯誤的設定,這個劇情看起來比較像是給推動全民國防的人員在內部做介紹使用,裡頭提到一些教育管道與政策的策略方針,這不是民眾或學生特別需要知道的事,民眾或學生該知道的,應該是如何做、取得協助、掌握重大的相關訊息等等。從議題式漫畫的目的上來看,這則故事可能在表達方向有些偏差。

去年二月左右,我也跟BUDU合作畫了一篇主題為「校園民主」的議題式漫畫(下圖,共十則四格,全部可見這裡的下方),它被收錄在我待的社團自行編寫的手冊裡頭。即便當時我對這串漫畫的劇情構思相當有自信,還是有不少人反應「看不懂」,是議題思考的難度,或者是表現方式出了差錯,我至今仍不明白,不過這種作者與讀者之間對漫畫內容理解的落差,大概也意味著「議題式作品」相當重要且基本的門檻:「作者自己在畫面看得見的東西,讀者不一定也一樣看得見。」尤其議題式作品就是要傳達讀者原先所不知道的那些事,「看見」的預期,作者更需謹慎掌握才行。(DUST,2012/02/18)

dust-works.jpg

本文引用自: http://animevt.blogspot.tw/2012/02/blog-post_18.html
  • 作者:極誤動匙。
  • 發表日期:2013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