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縮減中的田地:世界八十億人的耕地損耗

B004
NT$120.00
看守世界專論中譯本 B004(World Watch Paper 131)
Shrinking Fields:Cropland Loss in a World of Eight Billion
GARY GARDNER 著
華立仁 譯
定價:新台幣150元
ISBN 957-98208-1-3(平裝)
15×21公分
1998年8月30日 初版

即使面臨創低紀錄的糧食存量,全世界的耕地持續被劣化、被鋪上柏油路面,這情形威脅數以百萬人的食物安全。現今,供給每一個人的糧地平均面積已降到僅0.12公頃,少於一個足球場的六分之一大小。

成長的城市吞噬著農地,以供住宅、工業及游憩使用。灌溉的耕地縮減了,因地下水耗竭、地面水被攔引供都市用水。侵蝕使得廣大的土地喪失了生產力。勝下的農地更被用來種植不斷擴增的非糧食作物,如棉花、咖啡。

在過去四十年,耕地喪失的問題絕少受到注意,因糧食生產量仍不斷提高。但今日,糧食生產量仍不斷提高。但今日,糧食生產量仍不斷提高。但今日,糧食生產成長減緩,不再能補足耕地的損耗,同時世界也面臨糧食需求的巨大成長壓力。僅在過去二十五年,全球人口躍增了二十二億。又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使得數百萬人能享用更多樣的食物,這也需更多的農地。同時,各國政府也過份高估農地擴充的潛能,通常把那些未能長久、永續耕種的土地也算進去了。

一直要等到決策者能把「耕地」當做一種戰略資源,直接的對策、解決之道才會被提出。在歐洲、農地保育計畫已拯救了數百萬公頃的主要農。已被驗證過的減少侵蝕技術有待被更廣泛的使用。那些可提高生產力的技術,可減低現有農地的壓力。但挑戰仍將逼近,未來的世代仍將需要目前供應我們糧食、但在縮減中的這片農地。

目錄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譯序
小森林

目錄

第一章 前言 7
第二章 趨勢:從過剩到不足 11
第三章 擴張中的城市 16
第四章 消逝中的灌溉耕地 25
第五章 我們的未來在退化中 32
第六章 改變中的口味 39
第七章 耕地不足的世界 43
第八章 下一代的耕地 50
附註 57
附表及附圖
附表1 中國可耕地的損耗,1987-92 20
附表2 農業土地中土壤退化所佔之比例 33
附表3 部份土壤退化的例子 36
附圖1 世界穀物的收穫面積,1950-96 12
附圖2 世界每人平均的穀物收穫面積,1950-96 13
附圖3 世界大豆的收穫面積,1950-95 40
附圖4 世界每人平均的穀物收穫面積,1950-2030 45

回頁首


作者簡介

  • 原著者致謝:我感謝Norm Berg, Charles Beretz, Pierre Crosson, Sally Bolger, 和Sandra Postel, 及我的同事lester Brown, Christopher Flavin, 和Jennifer Mitchell協助提供初稿意見。Jennifer也全力投入協助本研究,並和同事Hal Kane及Michael Renner協助我確認關鍵問題。Lori Ann Baldwin和Laura Malinowski一直都能協助追查所需的冷門書籍和期刊資料。

    最後,Worldwatch的同事Jennifer Seher, Jim Perry, 和Denise Byers Thomma, 及編輯Jane Peterson, 能有耐心的支持本書完成。我衷心的謝謝你們。

  • 作者簡介:GARY GARDNER是Worldwatch Institute的研究員,從事農業,水,及國際經濟著作,自從1994加入學會以來,他發表一章節於State of the World 1996,並投稿於Vital Signs 1995及World Watch雜誌,他將是本學會參加1996年11月於羅馬舉辦的世界糧食高階會議 (World Food Summit in Rome)的代表之一。

    Gardner先生曾任蘇維埃核武擴散防止計劃之計劃經理,本研究及訓練計劃為加州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所主持。在那裡,他曾著述核武擴散防止:入門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A Primer)一書。也曾為世界銀行發展訓練資料。並且花了兩年時間幫助祕魯婦女團體發展都市小型牲畜計劃。

    擁有Brandeis大學之政治學碩士學位及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之公眾事務碩士學位,及Santa Clara大學之學士學位。

回頁首


譯者簡介

華立仁,自由業,1952年1月28日出生於台北,國立中興大學土木系畢業,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土木系碩士畢業。1980年至1981年在美國貝泰工程顧問公司服務。從事核能電廠之設計。回國後,服務於泰興工程顧問公司,從事核三廠、核二廠的設計工作。1993年至1996年服務於台北市捷運工程局。先後擔任設計處課長、副處長、處長,及捷運局南區工程處總工程師等職務。後於東怡營造工程公司擔任建築部經理。

個人雖所學為土木工程,所從事也都是有關土木建設的工作,但生性喜愛接觸大自然,多年從事於土木基礎建設的感想,深深感受到要取得自然環境與文明建設的平衡。必須要摒除一己之私,還要有深遠的眼光,才可與自然融合相處。台灣一味地追求經濟的成長,感覺到做的愈多錯的愈多,翻譯這篇文稿時,有著向大自然贖罪的心境。
回頁首


譯序

當翻譯這篇文章時,對照著台灣這四十多年來一頁頁走過的歷史,讓人翻譯的觸目驚心。台灣農地的密集耕種,大量地使用化肥農藥,使得土壤逐漸退化。養殖業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土壤鹽化。長期不當的林務政策造成森林濫墾,水土不保。橫貫公路的開發,山區產業道路的濫開,使得山區到處開腸破肚,高山茶、檳榔隨著道路蠶食鯨吞我們的山林,一遇風雨則災害不斷,以前沒聽過的土石流,現在不斷的躍上報章媒體。

在推動經濟成長的政令下,環境不斷地被破壞,河川、灌溉水及地下水遭受污染,良質耕地在受到污染後名正言順的變更成工業區或住宅區,工業向農業奪取現有的水源外,還要不斷地爭蓋水庫。這些種種殺雞取卵,不留給後代子孫淨土的作法,較本篇文章所述,真是有過之無不及。

世界人口不斷地增加,耕地不斷的減少,歐美一些有遠見的國家已經把有限的耕地視為未來戰略資產加以保護,台灣人口密度目前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孟加拉,但台灣平原盆地約僅佔全面積的百分之三十,如扣除百分之七十的山林面積,台灣實質上的人口密度是世界之冠,而台灣人口的成長率仍持續的增加,預估到2025年,人口為2250萬,較目前還多出約400萬人。

想到這些,台灣如再不即時保護現存的耕地,愛護自己的環境,即使以後成為科技島、世界商業中心,一旦產生世界性糧荒,糧食變成了洲際飛彈,那時台灣真是任人宰割,任人予取予求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