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大地之怒

V2N1
NT$120.00
看守台灣季刊 第二卷 第一期
2000春季號 Vol.2 No.1
新聞局登記
局版台省誌字第1170號
售價150元




【目錄】

  • 社論:愛因斯坦,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 編者的話:百年回顧與千禧展望
大地之怒:【特別企劃】
  • 地震海嘯對核電的威脅 / 張國龍
資料小百科 :
  • 風力發電,新興事業!
  • 核能發電,已經過時!
  • 核電是不經濟的!
  • 全球核電岌岌可危!
  • 震災的歷史紀錄
  • 複製人?
災區重建
  • 災後環保重建的構想 / 劉志堅
  • 震災的衝擊與重建 / 蕭新煌
  • 家園重建:永續發展式的圖像 / 李永展
  • 震災集體記憶的理念與實踐 / 簡唐
  • 給社區一個機會 / 謝志誠
數值挖奇(Watch)
  • 花費的優先權
  • 僅一分鐘
  • 全球的變遷
  • 相關食物的觀點
  • 族群的消失
  • 可見的 vs. 隱藏的廢棄物
綠色思潮:農林漁牧
  • 挑戰WTO / 鄭先祐、郭金泉(譯)
  • 綠色革命的陷阱 / 林俊義
  • 水產養殖和環境如何共存 / 洪博彥(譯)
  • 農地政策的另一種聲音 / 李永展 【國土巡禮】
  • 大地經濟學:重新打造新未來! / 鄭益明 (譯) 
  • 土壤在農業生態環境上的重要性 / 許正一 
綠色思潮:自然生態
  • 從地球暖化看動物分佈的變遷 /巫文隆
  • 台北的自然與生態分區的特色 / 郭城孟
環境觀察
  • 一九九九年環境記錄 / 劉志堅
  • 垃圾管理vs.垃圾處理 / 鄭益明

回頁首


【編者的話】

百年回顧與千禧展望

歲入冬末,陽光回暖。回顧百年前,西方力量興起席捲全球,無奈歷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元氣大傷。各地民主力量紛紛展現,西方力量逐漸退縮,各地的集權政府瓦解,政權轉換瞬息萬變。然而,於近半世紀來,西方的力量又再度興起,這次主要是以經濟與科技的力量,拓展至全球各地。WTO(世界關貿組織)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打破國家界線,形成全球經濟網。

近半世紀來,知識不僅是爆炸式的成長,更是快速的蛻變。如同毛毛蟲蛻變為蝴蝶,蝌蚪蛻變為青蛙。過去數千年,只要10年寒窗苦讀,經典作品不僅即可K完,甚至都可默背。一本「葵花寶典」,就可能武功蓋世。現在,讀到大學畢業至少就需要16年的讀書生活。然而,所讀到的佔全世界知識總量,卻仍是少得可憐。況且,所佔的百分率,更是持續的逐日下降。因為讀書的速度永遠趕不上全世界知識的成長率。

『看守台灣』(TaiwanWatch),兩千年的第一期終於完成編輯。感謝陳至隆先生(獵人)特製漫畫,以及學生許瓊文幫忙製作logo。編排內容與架構,持續的整修轉換,直到最後一刻仍發現有不滿意的地方。這是永遠無法完美的作品。

『看守台灣』,Y2K全新改版。這是Ayo首次運用電腦排版,但願能獲得讀者的不吝批評與指教。期望下一期會更好!

千禧年(2000)的企劃主題,分別如下:

  • January-March 春季:大地之怒
  • April-June 夏季:水土資源
  • July-September 秋季:能源問題
  • October-December 冬季:生態主張

Ayo 於草山工作室

網站:http://green.csie.ntu.edu.tw/humeco/

回頁首


【社論】

愛因斯坦,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於194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原子堆實驗,不但證明愛因斯坦「質能互換」的理論正確,同時也證實了可以利用這個理論來製造新一代的武器,原子彈。逃離德國納綷政權移民美國的愛因斯坦,深怕希特勒搶先製造出這種新武器,親自寫信給當時美國羅斯福總統,促勸他趕快研發核子武器,以免希特勒率先使用來造成全世界的災難。

三年以後,美國做出這新武器(原子彈),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因此提早結束,但是愛因斯坦並沒料想到原子彈的破壞力與殺傷力是那麼的巨大。有人問他第三次世界大戰會變成什麼樣,他冷冷的回答,「我不知會變成什麼樣,但是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時,大家會用拳頭和石頭來相戰」,也就是說,經過全球性的核子武器洗禮後,人類的文明必須重新開始。

投擲於日本的兩顆原子彈,破壞力和幅射的傷害,累積超過40萬人的死亡。讓晚年的愛因斯坦,內心受到很深的譴責。最後變成一位真正積極人道主義者。在他去世之前,他和其他8位科學家共同發起,成立一個「反核武」的民間組織。為世界的和平和人類文明的延續來努力。

愛因斯坦被選為這個世紀的風雲人物,雖然是因為他在物理科學上的成就受到高度的肯定,但更可貴的是他有勇氣去面對他過去做過的事情,也有勇氣去反省過去自己所做出的決定,並且發揮他的智慧去對這個社會做最適當的回饋與貢獻。

今日「科技掛帥」的台灣不需對物質世界的成就來歌頌。從這位世紀人物身上,我們要學的,是這個社會所欠缺的自我反省,以及人文陶冶和人道的關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