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清潔生產與清潔技術

V3N3
NT$120.00
看守台灣季刊 第三卷 第三期
2001秋季號 Vol.3 No.3
新聞局登記
局版台省誌字第1170號
售價150元




【目錄】

  • 社論
  • 編話
專題企劃
  • 清潔生產:藍色星球的一線生機/鄭益明
  • 氫實驗/Seth Dunn著/李嘉蓉譯
  • 我國推動與應用清潔生產的現況與未來展望/楊致行
  • 風力發電不是夢/英華威公司
  • 汽車辛烷值提昇劑的評析/蔡信行
綠色思潮
  • 台灣戴奧辛監測計劃的建議/Olaf Papke著/鄭益明譯
  • 四合一資源回收之檢討/沈弘文
國土巡禮
  • 社區夢想的接生婆/宋寶麒
環境觀察
  • 由環境觀點看一千大企業排行榜/劉志堅
  • 新竹科學園區現況分析/劉佳鈞/劉廣尉/劉玉芬
  • 母乳戴奧辛的生物偵測報告/林雅涵/許子心/陳貞穎
  • 有毒廢棄物vs.學校及小孩/李根政
書評
  • 吃到飽的經濟正危害我們的世界/李嘉蓉譯
  • 評論台灣南部居民血液戴奧辛背景濃度的文章/Olaf Papke著/鄭益明譯

回頁首


【編話】

倏忽之間,時序進入炎熱的夏季,一年也已過了一半。在令人心浮氣躁的氣溫蒸發下,許多髒臭污穢的東西顯得特別活躍:原本看起來就像黑色八寶粥的河流這會兒聞起來格外腐臭;工廠煙囪排放的黑煙即使在遠處看著,也不能僅用眼睛領略煙霧繚繞的朦朧美,因為刺鼻的辛臭隨著高溫飄散充斥著整個空氣;甚至連家裡原本該靜靜地被打包處裡的垃圾,也不甘寂寞地穿透塑膠的薄膜隱隱發臭…….。

我們生活的四周充斥著各種人造的物品,同時也衍生了各種人造的氣味與髒污,此刻櫥窗裡精美的商品,前一刻的生產過程大多伴隨著或多或少的污染與破壞,而後一刻當它們被消費利用過而遭到遺棄的時候,更免不了被當成令人退避三舍的垃圾對待。然而可笑的是,人們似乎安於享受那短暫剎那的甜美,而無視於過程與結果的不堪;清潔的要求只存在於消費的瞬間,至於生產與處理的時候清潔與否,鮮少有人在意,更遑論瞭解了。

為了解開這個鮮為人知的神秘面紗,本期專題即以「清潔生產」為主軸,分別就台灣清潔生產的現況與未來展望、乾淨能源、廢溶劑處理、戴奧辛監測等面向加以探討。所謂乾淨生產,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定義,就製程而言包含了節省原料及能源、不用有毒原料、並且減少排放物及廢棄物的量及毒性;對產品而言,在於減少產品生命週期對環境的衝擊;以服務而言,清潔生產在於減少因提供服務,而對於環境造成影響。簡言之,清潔生產需要藉由改變態度、有責任的環境管理、以及評估的科技方法來達成。

一如以往,除了專題探討之外,本刊招牌單元:綠色思潮、國土巡禮、環境觀察等同樣也準備了豐富的內容,希望能夠提供讀者營養滿分的精神食糧。

那麼,上菜囉!

李永展

回頁首


【社論】

8100的迷咒

一連串的經濟挫折讓台灣陷入巨大的恐慌與不確定感中,面對這樣的危機,有人歸責於全球經濟情勢的結構性困境、有人認為這是舊政府貪污腐敗的遺毒、也有人將茅頭指向新政府的無能墮落。上述的理由皆存在,也皆可視為解釋當前問題的一套說詞,然而當這些說法儼然成為主流論述的同時,其背後所暴露出的問題意識與因應方式其實是相當令人氣餒的。

因為經濟問題固然有其自為的法則、消費信心固然是經濟的重要防線,但更根本的問題在於生態、社會與經濟三者連動關係的相容與平衡。新政府所提出的「8100方案」,固然嘗試標舉某些進步價值以別於舊政府施政,但若未能認清問題的本質,而僅將這些價值做為點綴性的口號宣示、或者淪為各行其是的預算執行,可以預見的是這將不過又是一個華而不實、自欺欺人的空想而已。

所謂「8100方案」,其中包括90年度原編列的6985億元中央政府投資預算,以及新增的1115億「擴大公共投資提振景氣方案」,後者實為預計91年度推動的新計畫之提前進行,也就是說這個方案的經費來源是舊政府與新政府預算結構的混合體。而經過調整與包裝,該方案共分成五大項目,分別是「綠色台灣」、「活力台灣」、「速度台灣」、「優質台灣」以及「魅力台灣」。儘管這些項目響亮動聽,但是在缺乏整體視野與施政核心的情況下,實質效果顯然並不樂觀。

不可否認的,「口號」的背後意味著新政府的某些策略性企圖,但若我們進一步分析,將發現這些策略似乎缺乏執行的準備,每個策略間更欠缺整合的機制與方向。例如「綠色台灣」標舉生態保育的價值,然而落實到執行面則將因為主觀機關仍充斥著強調工程開發與封閉保守的心態而荒腔走板;「活力台灣」主要著力於供應產業發展與民生需求的水電建設,然而過分仰賴人工設施而輕忽大自然的力量,似與「綠色台灣」的目標有所抵觸;「速度台灣」強調縮短全台的距離與往來時間,然而大規模的交通建設所引發的城鄉衝擊、社會變遷以至於自然、人文風貌的改變,顯然又與「優質台灣」以及「魅力台灣」所提倡的善用台灣多元社會文化基礎,推展各地地緣性產業相互矛盾。

策略上的混亂為主要癥結,再加上長期以來官僚體系的僵化以及行政效率與品質的低劣,更令人對於這種以擴大財政支出提振經濟的方式感到憂心,在各機關本位主義強烈、缺乏事前評估更無事後檢討、以及只求不出事,不求把事情做對做好的行政文化下,「8100」不僅無法啟動台灣,更將因為預算執行的壓力,而使原本以左支右絀的財政窘境更為惡化。因此我們認為,新政府首要的執政定位,首要應改變以預算執行率為管制各機關預算執行效果的評比方式,否則一切施政將因各機關競相消化預算的惡果所吞噬。而在此之前建立施政價值、確定策略目標,並且在此基調之下,整合各機關之預算編列與執行,實為當前的首要工作。

政權移轉的力量來自人民對於改革進步的期待,如果民進黨政府又走回唯經濟優先的舊思維,視經濟成長率獨尊的迷思中,那麼政黨輪替的意義已然喪失。在未來的三年裡,人民期待新政府的不是走國民黨的回頭路,而是把用對的方法把對的事情做對、做好,這的確是一件困難的任務,但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