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從幾個毒性物質事件來看國內風險溝通的缺失

近幾年,報章媒體不斷地出現有毒物質存在於我們生活環境中的相關新聞,例如兩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去年的麥當勞炸油中含砷;今年有學者針對各種食物中多溴二苯醚(一種有害物質,屬於環境賀爾蒙)的濃度進行檢測,結果發現雞肉和豬肉濃度最高,已經超過安全範圍;還有剛出爐的新聞,台北市議員發現,中國知名美白產品中含有高濃度的重金屬汞。這些新聞,對於業者及消費者都產生了短暫性的衝擊,也同時讓社會大眾形成了驚恐。不過,除了驚恐外,台灣社會是否從中共同學習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及建立起風險溝通的基本原則,則更是有賴大家一起來努力。

對於這類事件的發展,個人認為有兩個面向可以來討論。首先,每次事件爆發的過程,我們到底有沒有經過這些事件的發展,透過政府的管理平台及大眾媒體的傳播,提高人民對於毒性物質的認知及知識水準。

比如說,麥當勞事件的主角是砷,砷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裡歸類為確定的人類致癌物質,暴露過量會導致皮膚癌、膀胱癌、肝癌、腎癌及肺癌等,另外對於非致癌的健康效應上,暴露過量的砷會導致神經系統及循環系統受損、肝與腎臟功能異常。砷存在於自然界中可以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為無機砷,另一種則為有機砷,以毒性大小而言,無機砷的毒性大於有機砷;而無機砷又可分為三價砷與五價砷,三價砷的毒性又大於五價砷。在麥當勞事件中,媒體的報導並未提供此方面的資訊,所以我們在麥當勞的炸油中發現的到底是屬於何種形式的砷,濃度又分別為多少,似乎並沒有在事件的發展中得到答案。在一連串的吵鬧中,最後的焦點卻被帶到油品的酸價是否符合標準的議題去,事件也就逐漸在檢驗酸價中落幕。台灣人有透過這次事件中學習到砷的相關毒理知識嗎?往後如果又發生同樣的問題時,是否具備基本毒理學上的認知呢?感覺上,似乎並不是那麼的正面!

其次,絕大多數的人,基本的認知是食物是安全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過我們的日常生活,在各種的場合攝食各類的食物。我詢問了一些工作上的同僚,以及年輕族群的朋友們,他們在麥當勞事件後,每次去麥當勞消費時是否會懷疑類似油中含砷事件再度發生?得到的答案是,如果懷疑就不可能會去消費了。換言之,消費者是以相信的態度在面對可能存在的暴露風險。建立在這種基礎上,主管國民飲食安全的主管單位,自然必須要有一套良好的把關制度,才能降低同樣類似事件的不再發生。我認為,這套把關制度的運作應該是要公開透明的,是可以不斷的以各種管道,讓消費者接收到資訊,了解到把關者的作為。如此,才可以讓業者有所警惕,消費者完全的放心。

  • 作者:許惠悰(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授)。
  • 發表日期:2010年2月10日。